看病可“网购”

来源:经济日报

看病可“网购”

辽宁大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们,对着屏幕上患者的病情资料,进行会商讨论,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。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摄

看病可“网购”

辽宁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远程会诊。 (资料照片)

近日,日本九州大学医院通过医疗协同平台,为中国辽宁省的一名患者进行了跨国远程会诊。

不同于网上难辨真伪的健康咨询,这个“云医疗平台”对接的是上万家实体医院。正因握有这样的资源,才能实现让患者像在“淘宝”购物一样,按需选医院、点专家,购买医疗服务。一个覆盖全国最大规模的“云医疗平台”已经来到百姓身边。
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把“云医疗”推向视觉中心。各地驰援湖北医疗队与湖北专家开展重症救治远程会诊,都不约而同用到了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公司搭建的“抗疫极速云平台”,这套系统被无偿提供给各地卫健委及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使用。

从1月20日至今,抗疫平台服务已连接医院12000余家,连接隔离病区560个,为危重症患者和未确诊患者提供专家会诊、诊断,服务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累计超过35万人次。远程医疗、在线诊断等信息化手段降低了人员接触的感染风险,在疫情防控统一工作部署和高效医疗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事实上,“云端战疫”只是互联网医疗的冰山一角。“云医疗平台”日常解决的也是医疗痛点。特别是不易转院的老年重症患者,西部贫困山区的偏远患者,如何对接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进而及时救治,方显英雄本色。心医国际公司董事长王兴维介绍,“云”的本事可不小。

首先,缓解了“小病大看”的紧张。大量患者有病不分轻重都首选三甲医院就诊,甚至扎堆到北京、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就诊。据统计,7%的三级医院需要承担全国37%(年高达33亿人次)的门诊。心医国际将远程医疗作为技术手段,以医联体为载体,在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间搭建互通桥梁。患者就近检查,将病情、检测结果以医疗数据的形式上传到云端,形成二维码。如无特殊需求,云平台按需自动匹配医生,让“对的医生看对的患者”。医疗专家只要扫描二维码,患者病情便能一目了然,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随时为患者诊治。贵州省还把这种远程医疗纳入医保范围,解决了偏远贫困患者的“刚需”。据统计,借助云平台共节约医保、群众自付医疗费用及群众外出就医开支约3.8亿元。

其次,改变了“各自为政”的低效。我国约2万家医院中,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医院有远程医疗设备,且多为自用,没有做到医院间的数据及诊疗信息共享。导致设备使用率低,甚至沦为“面子工程”。实际操作上也存在很多问题,比如传统模式的远程放射诊断采用胶片扫描等方式进行传输,专家端获取到的信息并不清晰、全面、真实。心医国际建设的远程医疗云平台,已与电信运营商在5G应用场景上成功合作,升级影像的快速调阅功能,并开始提供远程手术指导服务。如果按照传统模式,每家医院都自建如此复杂的系统,不仅需要大量资金重复投入,而且效率较低,运营维护也非常复杂。

值得关注的是心医国际的微服务架构,用户只需先选定产品,随后在平台上直接调用服务即可,就像在电商平台购物一样简单。精准的智能数据匹配,可应用于病人与医生最需要的、最新的药品选用及支付手段。如今,这一微服务架构已被包括淘宝和京东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广泛应用。 此外,心医国际还将云平台服务能力输出给供应链、医药和康养等产业,与电信运营商、银行和保险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,共同打造健康产业生态圈。在这个堪称全国之最的“云医疗平台”上,背后助力的有“华为云”和“阿里云”,由于所有技术均立足于国产自主研发,心医国际已完成医疗数据的去隐私化,做好了数据安全系统架构和安全等级防护,患者的隐私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